2022年1月6日下午,蒙蒙細雨,湖北雄楚教育研究院與廣州百海教育“一帶一路教育行動計劃”戰略合作會談在湖北雄楚教育研究院召開,基于真誠合作,協作共贏的共同理念,湖北雄楚教育研究院與廣州百海教育達成了戰略合作共識。
湖北雄楚教育研究院院長彭凱,廣州百海教育校長孔婉琳、校區負責人盧永祥出席會議。湖北雄楚教育研究院院長彭凱對廣州百海教育校長孔婉琳、校區負責人盧永祥的到來表示歡迎,并表示希望以本次合作交流為契機,與廣州百海教育在烏克蘭留學、國內提升學歷等方面實現合作,在國家“一帶一路教育行動計劃”的指導方針下,抓住機遇,勇立潮頭,譜寫“一帶一路”教育新篇章,努力促進中烏兩國之間的高等教育人才的交流和項目的合作,讓兩國的友誼之花結出累累碩果。
廣州白海教育
百海集團于2003年創辦于廣州市番禺區,其涵蓋了華南地區綜合性大型培訓機構的各項業務,集團旗下包含廣州市番禺區百海教育培訓學校、廣州市百海職業培訓學校、廣州市百海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廣州市百海教育創業服務中心及廣州市番禺區博雅培訓中心等五家公司。
百海集團發展至今,共有10個校區,分別為:德勝總校、文化宮校區、南沙校區、大崗校區、大石校區、南村校區、大石建華匯、肇慶校區、石樓校區、從化校區。現有教學場地20000多方、教職工140多名,兼職教師300多名,年培訓量達到20000人,畢業學生達到100000人。
湖北雄楚教育研究院
湖北雄楚教育研究院,成立于2020年。是在湖北省教育廳就業指導中心的支持下,整合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武漢輕工大學、湖北師范大學、湖北科技學院等高校專家資源和校友資源,致力于推進高校地方產業合作成立的教育研究院。
目前研究院特聘海外烏克蘭科學院和國內高校副高以上專家團隊60多人,與湖北師范大學、湖北科技學院共建碩士點,設立青年專家出國訪問學者獎學金。研究院為了更好的利用海內外高校科研人才資源,促進地方產業經濟的發展,現在咸寧市投資創立咸寧振寧技工學校,為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和咸寧地區經濟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大批實用人才培養支撐。
為了落實“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加快推動中烏兩國教育科技合作,經烏克蘭國家教育部和司法部的審批,研究院在烏克蘭基輔創辦了“一帶一路”教育學院,該學院現與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基輔國立大學、哈爾科夫國立理工大學、基輔國立師范大學、國立水利水電大學、國立羅夫諾水資源與環境大學、國立醫科大學、基輔美院、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塔夫里維爾納茨基國立大學、蘇梅國立大學、蘇梅國立師范大學等一大批烏克蘭國立研究型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聯合培養碩士、博士,與國內高校合作開展科研課題。
研究院也與烏克蘭世界著名設計局,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馬達西奇航空動力設計局、尼古拉耶夫船舶設計局、南方彈道導彈火箭設計局、哈爾科夫機器設計局、生物干細胞研究所、材料研究所等建立了人才和科技成果產業轉化合作。研究院還創建了烏克蘭專家人才庫,為國內高校推薦、引進外籍專家院士。研究院努力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五年內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產教融合研究院。
百海教育校區負責人盧永祥表示:在烏克蘭留學方面,湖北雄楚教育研究院具有豐富的留學項目經驗,與湖北雄楚教育研究院的合作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展開百海教育的留學項目。
湖北雄楚教育研究院院長彭凱展望了兩方合作達成后的美好藍圖,并表示:無論是留學項目還是研究院即將開展的華僑生高考項目都是對國家政策的積極響應,湖北雄楚教育研究院立志做人才引進、留學項目合作、科研課題、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先驅者,前行者,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教育行動計劃”,以留學項目為橋梁,聯動人才引進,課題和科研合作,多維度展開科技成果轉化等科教項目,促進國家間的科技成果轉化。
教育服務“一帶一路”的展望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重塑世界格局。青年失業、學生輟學、技能不匹配以及其它教育相關社會問題可能在未來幾年進一步加劇。多邊主義、開放主義和非排他性,仍是應對世界變革的金鑰匙。
我們堅信中國教育的對外開放戰略將堅定不移,中外合作辦學將拓展到更多國家,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將迭代升級。作為全球公共產品,中國教育將惠及到更大范圍的優秀青年。同時,教育是增加人力資本的主要和基本手段,中國致力于通過教育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為進一步促進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教育要擴大其目標群體。促進民心相通的原則之一就是人脈聯通。海外華人華僑是促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最佳“潤滑劑”,他們使用兩種語言,跨越兩種文化。我們應根據東道國的實際情況,采取多種方式解決海外中資機構工作人員以及子女后代的教育問題。同時,我們也應積極推進漢語教育國際合作,滿足世界各國學習漢語的需要,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發展現狀,支持海外華人發展漢語教育。此外,也要深入參與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機制教育領域活動,承擔更多國際責任。
技術職業教育與培訓應率先實現與產業協同培養人才。教育活動要善于利用當地企業等社會力量,從而更容易獲得資源和公眾信任。職業教育與產業、經濟活動的聯系最為密切,同時也承載著培育當地急需的各類“一帶一路”建設者的厚望。不同類型的企業在“走出去”中表現出不同的經營模式,如大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等。優質的職業教育需要對市場動態保持敏銳的觀察和對人才需求進行快速反應。基于目前已有的經驗,我們建議職業教育提供者應與大型國有企業攜手“走出去”,推動與中國企業和產品“走出去”相適應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
除了學生、資源和資金,我們還要與世界分享標準、最佳實踐和教師。“形上謂道,形下謂器”。教育促進文化交流,通常要經歷不同的階段,而且往往是從一般的工具層面(tool)逐漸過渡到思想層面(idea)。當下,我們的意識中更加關注學生、投資及其他類型資源的數量,而非質量。如果我們仔細翻閱各國的教科書,就會發現,其中關于中國發展的部分仍然存在大量的偏見描述。因此,在未來,我們倡議需要分享我們的教材、教學計劃、專業標準、以及我們在學習和教學方面的最佳實踐方案。基于中國的實踐,教育“走出去”也要因地制宜,努力實現與當地資格證書、技能考核標準、課程標準、培訓和實驗標準的對接。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教育作為各國人文交流的載體,將為“一帶一路”譜寫新的篇章!
咸寧振寧技工學校
2022年1月7日